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文纲唐 636 — 7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6—727 【介绍】: 唐僧。
会稽人俗姓孔
曾祖、祖父均仕南朝陈为高官。
十二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
传说曾刺血写经六百卷,为数千人授戒。
武周长安四年,奉敕往歧州无忧王寺迎舍利。
中宗景龙二年,延入内道场讲经,又于乾陵宫为内尼授戒,讲四分律。
睿宗请为菩萨戒师。
弟子有道岸等五十余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会稽孔氏子也。
曾祖范。
陈都官尚书
祖祀。
祠部侍即考顶生贞观间
尚乘直长
方孕。
母却荤杂有头陀行。
婆罗门僧谓曰。
佗日生男。
终当绍隆三宝矣。
自尔每闻空中香气乐音。
及娩白鹤鸡集。
襁褓过午不求乳哺。
十二出家冠年受具。
寻诣道成律师
禀毗尼藏年二十五。
为众弘阐。
年三十。
登坛受戒。
而四分之学。
于是益振。
久视中
天作淫雨。
人有忧色。
悯之。
乃端坐思惟。
却倚屋壁。
于少时间豁然而悟。
自尔踪迹莫窥。
幽明潜感。
兆于集事。
应乎遣言。
左右怪之。
曰夫真实无相。
色尘本空。
正觉圆常。
大悲湛定。
又何所疑哉。
未几诏与翻译。
长安四年
诏往岐州无忧王寺。
等奉迎舍利。
景龙二年
入内道场。
行道送舍利还寺。
入塔。
是年于乾陵宫。
授内尼戒。
仍坐夏宫中。
开四分。
律。
上悦为度弟子。
赐什物䌽帛等。
因奏道场灵感事。
六月七日
御书灵感寺额。
遂以其地为寺。
诸寺硕德隶焉。
先天间
睿宗皇帝
从受菩萨戒。
所得布施。
悉付常住。
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
卒。
寿九十二。
是年九月十四日
建塔而窆于寺侧。
北海李邕铭其碑。
释文纲
姓孔氏
会稽人也。
曾祖范陈都官尚书
祖祀祠部侍郎
考顶坐逃海避隋。
择木归舜。
贞观始拜尚乘直长
咸光复儒业旁通释教。
是故也植宿根从习气。
慈母怀孕杂食弃捐。
有婆罗门僧头陀
语其母曰。
若此男终绍三宝。
自尔每闻空中多异香杂仙乐。
及诞育之日。
白鹤翔集若临视焉。
比襁褓中午后不受乳哺。
犹坚持斋者。
重龀随师访道。
十二出家。
冠年受具。
精虑苦行专念息心。
藜羹糗粮麻衣草荐。
操有彝检口无溢言。
寻诣京兆沙门道成律师禀毗尼藏。
二十五讲律。
三十登坛。
每勤修深思凝视反听。
净如止水嶷若断山。
或风雨宴居。
或昼夜独得。
故能吉祥在手不舍其瓶。
威德迎风不绝于气。
出笼瘠雁坐致虚空。
起屋下层自然就。
唯甘露之渧口喻利剑之伤人。
慎之重之。
广矣至矣。
由是八方来学四分永流。
请益者举袂云临。
赞叹者发声雷骇。
久视中天作淫雨人有忧色。
悯之乃端坐思惟。
却倚屋壁奄至中夕。
欻尔半倾唯馀背间。
嶷然山立。
识者以为得神通因定力。
故日月灵迹幽明潜感。
兆于集事应乎遣言。
左右怪之。
曰。
夫真实无相尘色本空。
正觉圆常大悲湛定。
不可取也。
是以一时法主四朝帝师
同迦叶之入城。
遇匿王之说戒。
园门外别有沙弥
毕树枝间广闻鵽鸟。
所以受润者博。
入见者深。
万病已痊获欢喜之药。
一心不染解烦恼之绳。
又恭承丝纶京都翻译。
追论惠用远契如因。
翘诚满朝檀施敌国。
但依布萨尽用庄严。
累历伽蓝二十馀所。
凡是塔庙各已华丰。
犹且刺血书经向六百卷。
登坛受具仅数千人。
至苦至勤纳无我之海。
不寝不食种无生之田。
长安四年奉敕往岐州无忧王寺迎舍利。
景龙二载中宗孝和皇帝延入内道场行道。
送真身舍利往无忧王寺入塔。
其年于乾陵宫为内尼受戒。
复于宫中坐夏。
为二圣内尼讲四分律一遍。
中宗嘉尚为度弟子。
赐什物䌽帛三千匹。
因奏道场灵感之事。
六月七日御札题榜为灵感寺是也。
诸寺辟硕德以隶焉。
夫其左籞宿右上林。
南台终山北池渭水。
千门宫阙化出云霄。
万乘旌旗天回原隰。
先天载睿宗圣真皇帝
又于别殿请为菩萨戒师。
妃主环阶侍从罗拜。
兜率天上亲听法言。
王舍城中普闻净戒。
恩旨赐绢三千馀匹。
悉付常住随事修营。
或金地缭垣用增上价。
或宝坊飞阁克壮全模。
或讲堂经楼舍利净土。
或轩廊器物厨库园林。
皆信施法财周给僧宝。
方将示迷津引觉路。
濯热火宅拯溺毒流。
而乃奄忽神迁。
斯须薪尽。
虽有应化何其速欤。
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
怡然长往。
时春秋九十有二。
其年九月四日塔于寺侧焉。
闻哀奔丧执绋会葬。
香华幢盖。
缁素华夷。
填城塞川。
彗云翳景。
盖数万人。
有若法侣京兆怀素满意承礼襄阳崇拔扶风凤林江陵恒景淄川名恪等。
百馀人。
咸曰智河舟迁法宇栋桡而已哉。
有若弟子淮南道岸蜀川神积岐陇慧顗京兆慧思义绍觉律藏恒暹崇业等。
五十馀人。
并目以慈眼入于度门。
金棺不追灰骨罔答。
乃请滑台太守李邕为碑。
象彼马迁法其班氏
以二人而同传。
必百行以齐肩。
不忝怀素前不惭宣师后。
李北海题品不其韪乎。
淄州名恪律师者。
精执律范切勤求解。
尝厕宣师法筵。
躬问钞序义。
宣师亲录随喜灵感坛班名于经。
末又附丽文纲之门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藏武周 643 — 7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3—712 【介绍】: 唐僧。
原藉西域康居,因俗姓康
武则天赐以贤首之称号,后人即尊为贤首大师
先从智俨学《华严》,智俨死后,出家。
义净译场,为则天讲新《华严经》,因撰《金狮子章》,径捷易解,则天遂悟其旨。
创华严宗法界缘起理论,被尊为华严宗第三祖。
有《华严探玄记》、《般若心经疏》等。
法藏字贤首
俗姓诸葛氏
苏州吴县人
一云姓康氏
康居人
自少出家。
如意元年
武后制于东都大福先寺检校无尽藏。
长安四年
又制于化度寺检校无尽藏。
后延为荐福寺大德。
开元二年卒。
年七十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字贤首
其先康居国人
因姓康氏。
幼知学佛。
高宗时应名僧迁
参奘公译事。
颇以證义文笔受之任见称。
天后置馆翻传。
首登入场之选。
实叉难陀
以所赍华严梵夹。
义净复礼出新经。
尤有力。
义净专主译任。
偕胜庄大仪等。
證义
既而后召讲新经。
指镇殿金狮子。
以喻天帝网。
十重玄门。
海印三昧。
六相和合义门
普眼境界门等。
于是后晓。
然开寤。
得未曾有。
遂缉其言。
为金狮子章。
行于世。
圣历二年十月八日
又诏讲于佛授记寺。
至华严世界品。
讲堂及寺中。
地皆震动。
都维那恒景表闻。
有答诏。
不录。
且尝以巧方便。
示刹海。
涉入无尽之指。
则对悬十鉴于八方上下。
中。
安佛像。
然一炬以照之则互影交光。
重重映蔽。
不可得而思议矣。
燉煌杜顺以华严法界观
传弟子智俨。
俨传
其统绪之正如此。
别疏般若心经。
复号康国师云。
释法藏
字贤首
姓康
康居人也。
风度奇正利智绝伦。
薄游长安弥露锋颖。
寻应名僧义学之选。
属奘师译经
始预其间。
后因笔受證义润文见识不同而出译场。
天后朝传译首登其数。
实叉难陀赍华严梵夹至同义净复礼译出新经。
又于义净译场与胜庄大仪證义
昔者燉煌杜顺传华严法界观
与弟子智俨讲授此晋译之本。
智俨付
则天讲新华严经。
至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
六相和合义门普眼境界门。
此诸义章皆是华严总别义网。
帝于此茫然未决。
乃指镇殿金狮子为喻。
因撰义门
径捷易解。
号金师子章
列十门总别之相。
帝遂开悟其旨。
又为学不了者设巧便。
取鉴十面八方安排。
上下各一。
相去一丈馀。
面面相对中安一佛像。
燃一炬以之。
互影交光。
学者因晓刹海涉入无尽之义。
藏之善巧化诱。
皆此类也。
其如宣翻之寄亦未能舍。
帝王归信缁伍所凭之故。
洎诸梵僧罢译。
帝于圣历二年己亥十月八日
于佛授记寺讲大经。
至华藏世界品。
讲堂及寺中地皆震动。
都维那僧恒景具表闻奏。
敕云。
昨请敷演微言阐扬秘赜。
初译之日梦甘露以呈祥。
开讲之辰感地动以标异。
斯乃如来降迹。
用符九会之文。
岂朕庸虚敢当六种之震。
披览来状欣惕于怀云。
其为帝王所重实称非虚。
所以华严一宗付授澄观。
推藏为第三祖也。
著般若心经疏。
为时所贵天下流行。
复号康国师是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天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于阗国人梵名提云般若,或名提云陀若那
通大小乘。
武周永昌时来华,敕令于魏国东寺译经至天授二年,译成《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又云提云陀若那
华言天智
于阗国
永昌元年
始东戾。
天后洛阳
诏于魏国东寺翻译。
天授二年
出华严经。
法界无差别论等。
六部七卷。
沙门处一笔受
复礼缀文。
德感
慧俨。
法明
恒景等。
證义
释提云般若
或云提云陀若那
华言天智
于阗国人也。
学通大小解兼真俗。
咒术禅门无不谙晓水昌元年来届于此。
天后洛阳
敕令就魏国东寺(后改大周东寺)翻译。
即以其年己丑天授二年辛卯
出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等六部七卷。
沙门处一笔受
沙门复礼缀文。
沙门德感慧俨法明恒景證义
终年卒地莫得而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实叉难陀武周 652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2—710 【介绍】: 唐僧。
于阗人
善大小乘,旁通异学。
武则天时征至,译《文殊授记》等经。
以母老归国。
中宗景龙中再征至,未遑翻译,遘疾而卒。
实义难陀
于阗国人
武后證圣元年长安
住大遍空寺。
四年归于阗
景龙二年重入中国。
景云元年卒于大荐福寺
年五十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一云施乞叉难陀
华言学喜
葱岭北于遁人也。
善大小乘。
旁通异学。
武后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
发使于阗
访求梵本。
并请译人。
而叉与梵夹俱至。
證圣元年乙未
诏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
沙门义净同译于东都大遍空寺。
沙门复礼法藏等。
从佛授记寺。
圣历二年
成八十卷。
后躬制序文。
以冠其首。
久视间
出大乘入楞伽经。
又出文殊授记经于京师清禅。
及东都佛授记寺。
前后总出经十九部。
长安四年
上书祈归省母。
御史霍嗣光送景龙二年中。
宗诏至
上亲迎于开远门外居大荐福寺
会疾卒。
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也。
春秋五十九。
诏依外国葬礼。
焚于开远门外。
古然灯台。
其舌不俱烬。
诏哥舒道元送归其国。
而所焚之地。
犹起塔。
号华严三藏塔焉。
实叉难陀
一云施乞叉难陀
华言学喜
葱岭于阗人也。
智度恢旷风格不群。
善大小乘旁通异学。
天后明扬佛日崇重大乘。
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
远闻于阗有斯梵本。
发使求访并请译人。
叉与经夹同臻帝阙。
證圣元年乙未
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翻译。
天后亲临法座焕发序文。
自运仙毫首题名品。
印度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宣梵本。
后付沙门复礼法藏等。
于佛授记寺译成八十卷。
圣历二年功毕。
至久视庚子驾幸颍川三阳宫诏叉译大乘入楞伽经。
天后复制序焉。
又于京师清禅寺及东都佛授记寺。
译文殊授记等经。
前后总出一十九部沙门波崙玄轨等笔受
沙门复礼等缀文。
沙门法宝恒景證义
太子中舍贾膺福监护。
长安四年
叉以母氏衰老思归慰觐。
表书再上方俞敕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阗
和帝龙兴有敕再徵。
景龙二年达于京辇。
屈万乘之尊。
亲迎于开远门外。
倾都缁侣备幡幢导引。
仍饰青象令乘之入城。
敕于大荐福寺安置。
未遑翻译。
遘疾弥留以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
右胁累足而终。
春秋五十九岁。
有诏听依外国法葬。
十一月十二日开远门外古然灯台焚之。
薪尽火灭其舌犹存。
十二月二十三日
门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
送其馀骸及斯灵舌还归于阗
起塔供养。
后人复于茶毗之所起七层塔。
土俗号为华严三藏塔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俊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江陵人
久居枝江碧溪精舍。
东山法门
精勤坚苦。
迹不出户限者。
四十馀年。
室迩人远。
莫敢请谒。
而声被遐裔。
则天中宗朝。
诏同玄奘恒景
入内供养。
景龙中
求还故乡。
上赐诗送。
其徒荣之。
释道俊
江陵人也。
枝江碧涧精舍。
东山无生法门。
即信忍二祖号其所化之法也。
勤洁苦行迹不出寺经四十馀载。
室迩人远莫敢请谒者
唯事杜默。
如是声闻于天。
天后中宗二朝崇重高行之僧。
同恒景应诏入内供养。
至景龙中求还故乡。
帝赐御制诗。
并奘景同归枝江
卒于本寺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鉴真武周 688 — 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763 【介绍】: 唐僧。
扬州江阳人俗姓淳于
器度宏博。
武则天时智满禅师,循其奖训。
二十二岁受具足戒。
寻游二京,遍研三藏。
后住扬州大云寺,专宏戒律。
玄宗开元中日本国遣使延之,遂东渡,前五次均未成功,天宝十二载,第六次航行始达日本国,时鉴真已失明。
日本天皇授“传灯大法师”,后又造唐招提寺使居之,教法大行,号“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为日本国传戒律之始祖。
卒于日本
鉴真精医学、通《本草》,传有《鉴真上人秘方》,其随行弟子思托、如宝、法力等又精于塑造佛像与建造寺塔,故于日本医学、雕塑、建筑等颇有影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淳于氏
广陵江阳县人也。
总丱之岁。
侍父入大云寺
见佛像感悟。
求出家。
父奇其志许之。
遂依智满禅师
听训诲。
长安元年
诏天下度僧。
因获隶寺为息慈。
大云即今之隆兴寺也。
神龙初
道岸律师先受菩萨戒。
景龙初乃复诣长安实际寺
荆州恒景律师
登具足戒。
观光两京。
陶冶三藏。
阅数稔。
言旋淮海。
以戒律利物。
郁为一方宗首。
开元中
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等。
足而请曰。
吾国居大海中。
距华夏。
以风之逆顺。
为近远。
而未易以道路计。
然佛法于天下。
固无彼此之沮。
而师范之来。
或难之。
此三宗之传。
所以犹缺然也。
和尚其能辍此方之化。
为吾国之行。
则善矣。
因感其意。
而问曰。
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王。
兴起大教。
又闻国相长屋
造千袈裟附舶。
施中国名德。
且绣偈于衣缘曰。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
共结来缘。
以此言之。
则诚善地也。
吾何为自弃。
而不为是行哉。
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
天宝二年六月
买舟载经律。
由杨子江至越州浦止。
署风山出洋。
遇风涛盛壮。
舟几溺。
俄见空中。
神将介甲而立。
风涛寻定。
所历蛇海鱼海鸟海之异。
而后抵日本
王躬迎导入城。
安止大寺中。
遽即其寺之卢遮那殿立坛。
以为王受菩萨戒。
次及夫人王子等。
且选本土有德行沙门十人为师。
沙弥澄脩等四百人。
教以白羯磨法。
国之造寺施田者日至。
号大和尚
后无疾辞众。
逝于天平宝寺。
七年癸卯岁。
五月五日
代宗广德元年也。
寿七十七。
释鉴真
姓淳于氏
广陵江阳县人也。
总丱俊明器度宏博能典谒矣。
随父入大云寺
见佛像感动夙心。
因白父求出家。
父奇其志许焉。
登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
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
乃为息慈配住本寺。
后改为龙兴
中宗孝和帝神龙元年
道岸律师受菩萨戒。
景龙元年长安
至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实际寺荆州恒景律师边得戒。
虽新发意有老成风。
观光两京名师陶诱。
三藏教法数稔该通。
动必研几曾无矜伐。
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诱。
郁为一方宗首。
冰池印月适足清明
貌座扬音良多响答。
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等。
东来募法用补缺然。
于开元年中达于扬州
爰来请问。
足曰。
我国在海之中。
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虽有法而无传法人。
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
愿师可能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乎。
真观其所以察其翘勤。
乃问之曰。
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
是乎。
又闻彼国长屋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
复于衣缘绣偈云。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
许行焉。
所言长屋者则相国也。
乃慕比丘思托等一十四人。
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
天宝二载六月也。
越州浦止署风山。
夜梦甚灵异。
才出洋遇恶风涛。
舟人顾其垂没。
有投弃𣝕香木者。
闻空中声云。
勿弃投。
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
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
其蛇长三丈馀。
色若锦文。
后入鱼海。
鱼长尺馀。
空中。
次一洋纯见飞鸟。
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
俄泊一岛。
池且泓澄人饮甘美。
相次达于日本
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
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
为国王授菩萨戒。
次夫人王子等。
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十员。
沙弥澄修等四百人。
用白四羯磨法也。
又有王子一品亲田。
舍宅造寺号招提
施水田一百顷。
自是已来长敷律藏受教者多。
彼国号大和尚
传戒律之始祖也。
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
身不倾坏。
唐代宗广德元年矣。
春秋七十七。
至今其身不施苧漆。
王贵人信士时将宝香涂之。
僧思托著东征传祥述焉。
释鉴真
姓淳于氏
广陵江阳县人也。
总角随父入大云寺
见佛像感动夙心。
因白父求出家。
父奇其志许焉。
后为一方宗首。
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等。
东来募法。
许往。
遂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
越州浦止署风山。
夜梦甚灵异。
才出洋遇恶风涛。
舟人顾其垂没。
有投弃𣝕(音笺)香木者。
闻空中声云。
勿投弃。
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
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
其蛇长三丈馀。
色若锦文。
后入鱼海。
鱼长尺馀。
飞满空中。
次一洋纯见飞鸟。
集于舟背压之几没。
洎出鸟海乏水。
俄泊一岛。
池且泓澄人饮甘美。
相次达于日本
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
号大和尚
代宗广德元年无疾辞众坐亡。
身不倾坏。
至今其身不施苧漆。
其国国王贵人信士。
时将宝香涂之。
姓淳于
广陵江阳县人
总丱俊明。
随父母入大云寺
见佛像。
白父求出家。
父奇其志许焉。
便就智满禅师
循其奖训。
天后长安元年
诏于天下度僧。
乃为息慈配住本寺。
后改为龙兴
中宗孝和帝
神龙元年
道岸律师受菩萨戒。
以戒律化诱。
郁为宗首。
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等。
东来募法。
于开元年中。
达于杨州
爰来请问。
足曰。
我国在海之中。
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虽有法而无传法人。
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
非烛何见乎。
愿师辍此方之利乐。
为海东之导师。
问之曰。
昔闻南岳思禅师
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
是乎。
又闻彼国长屋(相国名)曾造千袈裟。
来施中华。
名德
复于衣缘绣偈云。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
共结来缘。
以此思之。
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
许行焉。
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
买舟自广陵
赍经律法。
天宝二年六月
越州浦。
止署风山。
才出洋。
遇恶风涛。
舟人顾其垂没。
有投弃[亻笺]香木者。
闻空中声云。
勿投弃。
时见舳舻各有。
神将介甲操仗焉。
寻时风定。
俄漂入蛇海。
其蛇长三丈馀。
色若锦文。
后入鱼。
海鱼长尺馀。
空中。
次一洋。
纯见飞鸟。
集于舟背压之几没。
洎出鸟海乏水。
俄泊一岛。
池且泓澄人饮甘美。
次达日本
其国王欢喜。
迎入城大寺安止。
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
为国王授菩萨戒。
次夫人王子等。
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沙弥澄修等四百人。
用白四羯磨法也。
又有王子一品亲田。
舍宅造寺。
号招提
施水田一百顷。
自是已来。
长敷律藏。
受教者多。
彼国传戒律之始祖也。
日本天平宝字七年。
癸卯岁。
五月五日
无疾辞众坐亡。
唐代宗广德元年
春秋七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